top of page

搜尋結果

以空白搜尋找到 500 個結果

  • 【財務委員會】 當局應繼續加強與大灣區城市合作 制定空氣污染物減排方案

    林振昇議員於2022年4月11日出席財委會特別會議,在會議上就有關改善空氣質素、電動車小巴試驗計劃以及綠色低碳基金向環境局局長提問。 林振昇議員提及粵港澳過去多年來一直就三地空氣檢測加強合作,於每年發布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質素報告。雖然本港空氣質素已有明顯改善,但仍面臨挑戰,船舶漸漸成為最大的本地空氣污染物排放源頭。為長遠達至零碳排放目標,林振昇議員認為香港需要繼續加強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緊密合作,盡快就空氣污染物制定新的減排方案和目標。當局回覆會與廣東省共同制定2025 年及2030年的區域減排目標,亦會積極配合國家在大灣區水域實施的船舶排放管理措施及遏制臭氧濃度的目標。 另外林振昇議員亦提及政府於2023年將推行「電動公共小巴試驗計劃」,會有40輛電動小巴在路面試行,林振昇議員建議當局盡快研究適合本地的電動小巴技術,尤需解決電動小巴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局長回覆香港實施電動公共交通工具面臨較大的挑戰,香港多斜坡、站頭大多設於狹窄街頭,難以設置充電設備,需待試驗完成後,經檢討電動公共小巴及其充電設施的表現後才能制訂。 最後,林振昇議員提及綠色低碳基金在首輪申請共接獲超過190份申請,但只批出14個項目,包括11項來自4間本地高等院校及3項來自3間私營企業的申請。林振昇議員認為14個項目只有3個是來自相關行業營運者數目過少,綠色工業亦是再工業化的一部分,林振昇議員建議當局加強與行業營運者的合作,將研究項目商品化及加強應用性,推動本地再工業化發展。局長回覆歡迎私人企業參與申請基金,最新財政預算案亦會向「低碳綠色科研基金」額外注資二億元,歡迎各界申請善用資源。

  • 【財務委員會】 應檢討公務員架構提升士氣 並盡快增加公務員中醫診所服務名額

    林振昇議員於2022年4月8日出席財委會特別會議,在會議上林振昇議員提及除了紀律部隊職系架構檢討外,當局亦應考慮為其他職系架構進行檢討。譬如有一些文職、救生員入職條件已是多年前定下,較為過時,與現時的學歷制度並不匹配。林振昇議員建議當局可以考慮為公務員體系作出一個較大範圍檢討,振昇明白將會耗費不少時間,但在經歷了社會事件或疫情之後,公務員亦需要重新再出發,從而更好的服務市民及提升士氣。局長回覆公務員職系架構是否需要檢討,前提是存在招聘出現困難或其工作性質出現好大改變,如有符合會考慮進行檢討。 另外林振昇議員亦提及到公務員預約中醫診所服務困難的情況。林振昇議員建議當局盡快公佈新設公務員診所的具體時間表,以及加強與將來的中醫院合作。局長回覆有關工作正在籌備中,如有詳情會進一步公佈。另外亦會將該計劃恆常化,並將每年的服務名額逐步增加到十萬個,並改善電話預約服務及推出應用程式。局長亦提及希望將來中醫院能夠預留地方提供相關服務。

  • 【《2022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 支持2022年僱傭條例修訂草案 冀盡快通過生效

    林振昇議員於2022年4月7日出席2022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首次會議,支持條例草案並希望盡快通過實施。2022年1月初葵涌邨因爆疫被圍封強檢,出現了大量勞資糾紛個案,政府因此決定修訂僱傭條例有關病假日定義,讓因遵守《第599章》規定而缺勤的僱員可向僱主申請病假。 林振昇議員對政府積極回應修例表示肯定, 但由於該草案有其迫切性,林振昇議員擔心條例不設追溯期,未能真正保障於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因圍封強檢或確診隔離的僱員權益,德政反被社會所不理解。局長今早亦提及到,就僱員是密切接觸者而接受檢疫隔離,法例雖有地方不清晰,但不等於僱主沒有相關責任。林振昇議員明白疫情下僱主亦承受經濟壓力,如政府不設追溯期,政府又是否有其他措施可以幫到條例生效前受疫情影響的僱員呢?另外,林振昇議員亦在會議提及到草案有關僱員接種疫苗的正當性定義廣闊,建議政府釐清定義,以避免出現勞資糾紛。 林振昇議員明白社會大眾、議會同事需要時間審議法例,釐清條文。但政府如不設追溯期,應盡快通過條例,讓受影響的僱員盡早受惠。具體詳情請點擊視頻,了解勞工處處長孫玉菡如何回應振昇政策倡議。

  • 【明報】|善用中醫藥抗疫 走出中西合醫新路向

    林振昇|立法會議員、勞聯主席 中央近日應港府提請,再派出一行7人中醫藥專家團隊援港抗疫,他們會聯同已來港疫的20名內地中醫專家,直接參與救治本地新冠患者。從內地抗疫模式實證顯示,「中西醫並重、結合」救治模式相當奏效,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更高達九成以上。今次內地中醫專家組到來,為香港提供專業及寶貴的中醫藥抗疫臨牀實戰經驗,相信能成為契機,促進本地中醫藥業界及西醫的衷誠合作,並為未來中醫藥業發展提供明確的新方向。 綜觀過去數波疫情,香港整體治療方案均以西醫為主、中醫藥為輔,當局在推動中醫藥界參與疫情防控、治療等方面似乎欠積極。在今次疫情爆發時,衛生署就曾向各大中醫藥團體發信指示,若中藥師懷疑病人染疫,「應盡快轉介病人到就近西醬診所或公立醫院作進一步評估及安排檢測」。事實上,中醫藥診療新冠患者的方案,在內地得到大量臨牀實證,例如今年1月,天津出現Omicron 疫情,中醫藥隊伍第一時間組建及接管病區,其間收治70名患者,無一人由輕症轉為重症;團隊以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重症患者,最終取得零死亡個案的驕人成績。 港府最近積極推動及強化應用中醫藥抗疫,目前在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內,中西醫師會共同診症,一起處方藥物及商議新冠患者的個案發展;另外,當局亦有計劃,將啟德暫託中心其中800張病牀,交由中醫師主導,深度治療患者。這種中西醫協作、聯合會診的情況,過往較為罕見,做法無疑為日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大方向,以及讓中醫進入公營醫療系統,提供了臨牀經驗及實踐基礎。 將中醫逐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 相比內地中醫藥業蓬勃發展,香港中醫業發展緩慢,甚至仍處起步階段。目前,位於將軍澳百勝角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還在動工興建中,預計2025年第二季投入服務。該醫院除了提供中醫、中西醫協作等治療方案,更是發展人才及科研的旗艦平台。然而,要推動中醫藥長遠發展,興建中醫醫院只是第一步,還須先解決一些深層次問題。 隨着市民對中醫藥的認識及接受程度增加,政府應順勢帶頭推動中醫藥普及化,將中醫服務逐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考慮在各公營醫院設立中醫部與病房,讓中西醫學互補長短。至於地區門診方面,當局目前提供的資助門診,與非政府組織及大學合作,以自負盈虧模式經營,每次診金加首兩天藥費為120元,較政府西醫普通科門診收費50元高出不少,基層病人或會因節省醫學費而選擇以西醫治療。政府未來可考慮擴大相關資助額,甚至將中醫門診納入公營體制,吸引更多市民選擇中醫服務,以需求帶動行業發展,同時也能紓減西醫門診的壓力。 原文刊於:香港《明報》 刊登日期:2022-04-06 連結:https://bit.ly/3j9K4dv

  • 【財務委員會】盡快落實合併普通和高額長生津時間表

    政府於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公布將會於今年下半年劃一普通及高額長生津派3815元,但直到現在仍未有具體實施時間表。林振昇議員在2022年2月25日在會議上建議倘若該措施到7月仍未能實施甚至拖到年尾,政府應該考慮補貼中間差額,讓長者能夠在疫情時期及時受惠。

  • 【工務小組委員會】 就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使用率表達關注

    林振昇議員於2022年2月17日出席 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就 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西座平台改善工程的撥款 向政府提問。 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的低使用率一直為人詬病,林振昇議員詢問政府如何提升教育服務中心的使用率,使政府撥款能夠用得其所,服務更多公眾人士及教師團體。

  • 【財務委員會】政府應盡快支援受疫情影響的停薪留職僱員

    林振昇議員於2022年2月15日在會議上建議臨時失業援助應該放寬申請,涵蓋開工不足、停薪留職的僱員。例如飲食業、推拿美容、陸路客運前線人員等,在第五波疫情對經濟重創之下,這班僱員收入大減同失業都沒有分別,為何不能得到資助。 林振昇議員認為政府在涉及重要民生問題上切勿墨守成規,希望政府能夠認真聆聽各界實際情況靈活施政,避免再有之前保就業計劃錯配資源的情況發生。疫情嚴峻,政府應該盡快支援第六輪防疫基金未能受惠重創業界及僱員,莫讓他們氣餒失望。

  • 【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 改善科企生產短板 推動再工業化發展

    林振昇議員在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向時任創科局局長薜永恆建議,應該盡快在短期內改善企業在建立自動化生產線出現的短板。去年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公布《香港再工業化研究》指出,有逾180間受訪的食品科技、健康科技及綠色科技企業表示沒有足夠空間建立自動化的生產線,出現卸貨區空間不足及樓底太低等問題。林振昇議員認為應該盡快為這些有潛力的新興企業解決生產的短板,加快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發展。 局長回應現屆政府已經有新的政策落地,新落成的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能有助應付廠房需求。工業家只需要將智能生產線搬入,以上所提及的限制將會迎刃而解。正如局長所講,該製作業中心真的非常之先進,並且將會繼續覓地設立第二個新的先進製造業中心,林振昇議員非常歡迎政府對科企的支持,該製造業中心又有什麼先進之處讓局長讚不絕口呢?一齊睇片了解局長如何回應林振昇議員的提問。

  • 【人力事務委員會】政府應對工作過勞作出清晰定義

    林振昇議員在2022年2月10月的會議上,提及香港工時過長導致過勞死情況嚴重,職安局曾對二百宗工作間因心腦血管病死亡的個案進行分析,有44宗個案在去世前的2至6個月內平均每月工作超過256小時,工時之長引致過勞死問題值得社會關注。 林振昇議員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及長工時引發過勞死的問題,建議政府對工作過勞作出定義,並參考世衛組織,將每週工作超過55個小時的情況定義為工作過勞,提高僱員僱主對過勞死問題的關注。一起睇片了解勞福局局長如何回應林振昇議員建議。

  • 【教育事務委員會】提高毅進文憑認受性 為學生謀多元出路

    林振昇議員在2022年2月8日的會議上,向教育局局長談及如何優化毅進文憑課程,為學生謀多元出路。林振昇議員認為社會普遍對毅進文憑認受不高,建議毅進課程加入職業教育元素,或者透過與中小企業合作增加毅進文憑學生實習機會,預早為將來職業發展鋪路,減少資源錯配的情況。 另外,勞工處轄下的「展翅青見計劃」專為離校青年人提供職前和在職培訓,林振昇議員認為其性質與職業教育相近,教育局應該將展翅計劃和毅進課程一併納入檢討,更有效地運用政府資源。

回到最頂.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