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結果

以空白搜尋找到 500 個結果

  • 【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關注消防處救護員人手不足及職業安全問題

    林振昇議員在2022年6月20日出席人事編制會議,文件提及消防處建議開設一個消防處副處長編外職位,將會負責提升消防安全、救援同緊急救援服務工作,林振昇議員主要關注兩方面問題。 第一方面,在第五波疫情下,市民召喚服務供不應求,消防處救護員人手不足問題尤為突顯,希望當局增設職位能考慮救護員人手不足問題。 第二方面,2016年迷你倉事件不幸有消防員殉職,消防處內部亦有作出調查並展開改善工作。消防處如何確保增加職位有助跟進以上工作,避免再有類似情況發生?

  • 【職業安全及健康法例條例草案小組】關注今年多宗致命工業意外 促當局盡快修例提高罰則以加大阻嚇力

    近日干德道吊船墮地致命工業意外,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短短半年時間,本港已經發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林振昇議員在2022年6月17日的職業安全及健康法例條例草案小組會議上,認為勞工處除要加大力度巡查地盤及監督相關持份者遵守條例以外,更應盡快提高職安罰則提高阻嚇力,從而更好的保障工人權益。 林振昇議員提及過去社會一直有聲音認為職安條例罰則過低,但政府一直無動於衷,直到2017年審計署發表報告書,發現法庭就職安條例最常見的罪行所判處的罰款過低,政府才於2019年終於決定修例將罰則提高。但是有關修訂條例的最高罰則一改再改。林振昇議員在會議上表示:「政府當初很勇猛,又說罰則與營業額掛勾,又說最高5,000萬元,最後出來這個版本,針對極嚴重個案最多1,000萬元,予人的感覺是『縮沙』。對於社會上的持分者例如工傷的家屬,效果就不是太理想。」 當局如何確保法例通過後能夠真正做到提高罰則?

  • 【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促訂立減貧目標 加快建屋助安居 減少長者貧窮

    在2022年6月14日的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會議上,林振昇議員提及期望新一屆政府能夠加快處理房屋問題以及減少長者貧窮。勞福局過往制定一系列福利政策例如綜援、在職津以及長生津等亦屬減貧範疇,林振昇議員建議提高勞福局在公營房屋政策制定及實施的參與度,將來能夠加強與房屋局以及發展局共同研究減貧目標,以加快建屋,讓市民看到希望。 另外林振昇議員亦十分關注長者貧窮問題,2016年政府曾就全民退休保障推出公眾諮詢但最終方案被否決,但至今在社會上仍然不乏聲音討論建議方案,在未有全民退休保障之前,政府應該盡快有短期方案減少長者貧窮,例如盡快合併長生津及高額長生津等。

  • 【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 當局推出指引加強保護地下電訊設施 促清晰界定施工者定義釋除工友疑慮

    林振昇議員在2022年6月13日的資訊科技事務委員會會議上,關注《2021 年電訊(修訂)條例》實施後的跟進工作。為加強保護地下電訊基建設施,《修訂條例》訂立如任何人進行地下工程時沒有採取合理步驟以保護或防止地下電訊線路受損,有機會負上刑事責任。 通訊辦因此在參考集業界意見後,於今年2月完成制定了《有關在地下電訊線路附近進行工作的指引》工作,亦都安排相關培訓課程。但機電署制定的《供電電纜(保護)規例》,亦有涵蓋部分《指引》的內容,亦都有要求工友需要修讀機電工程署認可課程才能進行地下工作。 林振昇議員收到勞聯轄下「地下電纜及喉管探測人員協會」工友反映,通訊辦推出的《指引》同《供電電纜(保護)規例》內容會否重疊或者抵觸,從事相關工作的工友應該跟隨哪個指引?另外,《指引》中有關施工者定義較闊,包括任何獲授權參與規劃、設計、執行地下電訊線路工作人士。有工友認為界線模糊,如前線工友按主管指示從事相關工作導致任何地下電訊線路受損,會否涉及刑事責任,希望當局能夠清晰解釋施工者定義。 通訊事務總監梁仲賢回覆今次新訂立法例關於保護電訊設施同供電電纜有所區別,供電電纜主要是供應給市民大眾同企業的電力,而通訊用的電纜是指包括光纖、銅線。簡單來說,如果要進行地下工作涉及電力設施,就要遵守相關電力法例及指引。如果是屬於電訊設施,則要遵守電訊條例新增部分。詳情請睇視頻了解當局回覆。

  • 【香港仔】|優化醫療券制度 擴大受惠對象

    林振昇 | 立法會議員、勞聯主席 「醫」食住行是市民基本需要,特別是經過新冠疫情洗禮後,再次喚醒大眾對健康的重視。政府早前透露將會對長者醫療券計劃進行檢討,隨即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不少聲音都認為計劃仍有改善空間,並提出增加金額、容許夫婦共用醫療券戶口等優化建議。今次我想討論最多人提到的一點,醫療券計劃能否擴展到更多年齡層,特別是設立「兒童醫療券」? 長者醫療券自2009年推出以來,經過當局不斷優化調整,計劃已相當成熟。既然醫療券網絡及平台已構建好,即使讓兒童一同受惠,相信涉及的額外行政程序及成本有限。當然,擴展計劃會增加政府開支,假設兒童醫療券每年每人發2,000元,現時本港兒童人口約102萬,即總支出約20億元,大約是長者醫療券開支一半。但從整體醫療角度考慮,兒童醫療券有助鼓勵家長為子女選擇使用私營醫療服務,一來可及早治療、預防患病及做好健康管理;二來可以起公私營分流作用,減輕公營醫療負擔,這是很值得投放資源的社會投資。 另外,由於兒童免疫系統未成熟,患上偶發性疾病機會亦較高,兒童醫療開支佔基層及普羅家庭開支的比例不輕,假若有兒童醫療券就能減輕這些家庭的經濟壓力。特別是最近兩年疫下經濟欠佳,不少基層家庭都要節衣縮食,即使子女發燒感冒,亦只能以購買成藥代替看醫生,或者選擇排長龍到政府診所「輪街症」,這樣隨時會導致延誤治療,情況絕對不理想。我期望醫療券計劃未來能逐步擴展,讓兒童及婦女等群組都能一同受惠,讓香港醫療保障能夠更加完善。 【周昇詞】專欄 原文刊於:香港《香港仔》 刊登日期:2022-06-10 連結:https://bit.ly/3Z76ccq

  • 【工務小組委員會】 關注油麻地戲院擴建後交通擠塞問題

    林振昇議員於2022年6月8日出席工務小組會議,關注二級歷史建築油麻地戲院擴建後的交通擠塞問題。為推動粵劇傳統藝術發展,油麻地戲院將會擴建並優化環境,打造藝文地標,政府建議通過油麻地戲院第二期工程的財政撥款。 該工程位於上海街,林振昇議員關注工程完成後將會吸引好多市民到場支持,甚至將來亦會有學校安排中小學生參觀,但鄰近交通擠塞,亦有好多私人樓宇,林振昇議員關注私家車、旅遊巴停泊會否影響當區擠塞問題,當局是否對此有作出評估?

  • 【教育事務委員會】 關注科大校園發展工程計劃

    林振昇議員在2022年6月7日的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就科大校園發展工程計劃提出兩點關注。 第一,科大就興建新大樓訂下的研究重點包括智慧城巿、綠色生活和環境科學。加上林振昇議員認為科大作為尖端科技的引領者,林振昇議員建議科大在興建新校舍時加入更多智慧元素,讓新校舍將來成為智慧校舍的示範。 第二,科大新校舍主要作教學及科研用途,林振昇議員關注到新校舍是否可以做更多社區連結的工作,例如推動科技普及化,以啟發更多學生將來投身科技行業。 詳情請觀看視頻,了解教育局副局長及科大副校長的回覆。

  • 【教育事務委員會】 促當局確保新校舍使用率及加強與僱主合作 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林振昇議員在2022年6月7日的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對於職業訓練局九龍東(茶果嶺)新校舍發展計劃,林振昇議員主要關注三個問題並向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提問。 第一、林振昇議員認為此計劃有助九龍東轉型為發展智慧、綠色的核心商業區,亦符合「起動九龍東」計劃原意。而今次職訓局新校舍開辦的課程例如商業、設計、資訊科技等亦對口九龍東僱主商業需要,當局會否加強與九龍東僱主的合作,為新校舍學生提供更多實習職位及就業轉介?相信有助完善九龍東在人力資源規劃的需要,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第二、關注新校舍將來使用率問題。根據2021年審計署報告,針對職訓局轄下8間青年學院,在全部211項教學設施中,平均使用率為48%,當中105項的使用率更是低於一半。林振昇議員希望當局能夠確保新校舍設施的使用率,避免浪費公帑。 第三、新校舍將於2030年才完工,林振昇議員關注新校舍將來聘請教職員的方式,過去職訓局聘請教職員合約期長短不一,有些甚至只有3個月合約期。既然新校舍作為長遠規劃項目,當局會否盡量避免短期合約出現,以提升新校舍教職員士氣。 詳情請觀看視頻了解教育局副局長如何回覆。

  • 【立法會會議】 促當局就導遊及領隊輕微違規定義 舉例說明並作書面回覆

    林振昇議員在2022年6月6日出席旅遊業新規管制度法例小組委員會會議,就旅遊業條例中有關處理持牌人輕微違反規定程序的條文,向旅監局總監張嘉賢提問。 根據條文第8部規定,如紀律委員會主席信納,持牌人違反旅遊業條例規則僅屬輕微,主席可藉速辦方式處理該宗個案。林振昇議員主要關注條文提及的輕微違反規定的定義,立法會法律事務部曾就何為輕微違規的情況致函旅監局,旅監局在回覆的文件提及如違規性質不涉及誠信或不影響香港聲譽等問題會被列為輕微,主要舉例持牌旅行代理商的例子。 但其實持牌人亦包括導遊及領隊,同樣適用於以上違規程序,但文件未有針對導遊及領隊具體舉例,前線導遊及領隊對此十分關注,希望當局能夠加以說明。另外,若持牌人收到紀律委員會書面通知有關違規,可7日內向紀律委員會作出書面申述,當局就書面申訴又是否有特別要求?希望當局能夠就以上情況作出書面回覆,以釋除前線導遊及領隊疑慮。 詳情請觀看視頻了解總監回覆。

  • 【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 促當局加快研究發展運輸基建策略 提升北部都會區的運載力

    林振昇議員今日出席人事編制小組會議,關注運輸署開設1個政府工程師編外職位,以領導《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推行並制訂以 2050 年為規劃願景的全港運輸策略藍圖。林振昇議員支持同意開展該項研究,長遠來講有助進一步改善交通服務,並促進大灣區內的人流和物流,支持香港可持續發展。 林振昇議員尤其關注當局是否能夠透過新設職位,有效領導及推行北部都會區相關工作。北部都會區作為將來擁有250萬人口居住並以創科為定位的新發展區,如何將《策略性研究》的建議例如配合碳中和政策、智慧出行、運輸基建先行等概念在北部都會區充分體現,至關重要。 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曾提及讓基層市民提早上樓的目標,指在公屋項目配套未完全落成前,為有需要市民提早安排入住,林振昇議員明白此舉能縮短輪候時間, 但亦都擔心未來北部都會區的交通配套設施未能夠跟得上房屋建設,希望當局能夠加快推動基建先行,提升北都會的運載力。 詳情請觀看視頻了解運輸署署長對此回覆。

回到最頂.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