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結果

以空白搜尋找到 517 個結果

  • 【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關注公務員編制及五天工作周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4月8日出席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第四節,討論公務員事務,並關注現時的公務員「受限制職系」及科技應用的成效。 根據政府答覆,現時打字督導職位編制仍有四個,但卻沒有實際人數,林振昇議員質疑為何相關職位尚未取消,是否有部門希望保留編制以獲取更多資源。同時,他擔心部分部門人手可能不足,譬如食環署的執法人員及公眾游泳池等的救生員。他詢問政府如何確保資源不會錯配,並能維持良好的公共服務?以及政府會否每三年檢視一次需經公務員事務局批准招聘的「受限制職位」名單,盡快落實取消不再需要的職位,以更有效運用人力資源。 另外,林振昇議員亦關注有多少部門及職系應用科技而成功實施五天工作週。政府答覆僅提及勞工處轄下就業中心及招聘中心已改行五天工作周,但未統計其他部門情況。他詢問公務員事務局如何監測部門應用科技以確保達到精簡程序的成效? 公務員事務局楊何蓓茵回覆指,對「受限制職位」的招聘及晉升有嚴格的批准,目前有超過2000名打字員轉為文書職系,並已要求部門優先削減無實際員額及不必要的編制。並補充到統計處已利用人工智能減少約四成人力,並將有關人員重新調配至新的工作。

  • 【《2025年飛機乘客離境税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政府建議增加飛機乘客離境稅至200元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4月8日出席《2025年飛機乘客離境税(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會議,關注政府建議飛機乘客離境稅由每名乘客 120元增加至 200 元,以增加收入。 林振昇議員理解政府因應財赤問題需要開源節流,包括增加飛機乘客離境稅。但考慮到政府今年的目標是希望可以突破五千萬訪港人次。他詢問政府,會否考慮分階段實施收費?譬如第一年調高收費至160元,第二或第三年後才調高至200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減少有關措施對旅客來港意欲的影響。另外,他亦關注增加飛機離境稅對廉價航空市場的影響,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廉航的票價優勢或會被削弱,我希望政府能進一步解釋。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黎志華回覆指,分階段收費或造成經常加價的錯覺,認為一步到位比較合適。亦歡迎廉價航空公司來港經營,並指出業界希望在離境稅及機場建設費的收費上一視同仁,而非以票價作為區分標準。

  • 【《2025年專上學院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政府修例加強規管專上學院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4月1日出席《2025年專上學院(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會議,政府將修訂《專上學院條例》(第 320 章)(《條例》),為所有開辦本地自資學位及副學位程度專上教育課程的院校設立統一的規管架構,優化學院註冊須符合的規定。他主要關注以下兩點問題。 第一,根據修訂,除了公帑資助院校的附屬自資部門以外,現時經《教育條例》(第 279 章)註冊而開辦副學位課程的學校同樣須需在新的修例下註冊,林振昇議員指這些學校開辦的課程,當中有與政府部門合辦,亦有不少課程有評審局資歷架構認可。他詢問政府會否精簡程序,協助這些學校順利過渡至第 320 章註冊? 第二,有關修例雖然有助香港建設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吸引全球優秀的學生來港就學。但林振昇議員留意到有內地社交平台將「低入學門檻」與提供移居身份便利作為賣點。他詢問政府,教育局會否針對大規模擴招學生的院校的師生比例、課程質素、學歷要求作全面審核,確保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若確保相關的課程質素等具備嚴格標準,是否有信心向國家教育部爭取進一步提升招生比例限額?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覆指會加強同這些學校溝通,因應院校的實際情況精簡評審程序,並表示會加強提升課程質素並確保獲錄取學生符合入學要求。教育局亦會就各院校開辦的課程進行策略性協調,避免資源重疊。

  • 【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關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報考情況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4月7日出席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第三節教育部分,關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的報考情況。 目前,每年教資會資助的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為15000。根據政府答覆,2024年以香港身份證以外的證件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文憑試)的人數達549,比2021年增加3倍。而2024年通過聯招途徑獲得教資會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的各項人才計劃受養人數為185人,比2022年亦增幅不少。就此,林振昇議詢問教育局,若有關趨勢持續,如何確保香港永久性居民學生的升學機會不會受到影響? 此外,根據1994年立法局文件,本地學生的定義,是「享有香港居留權,或在所修讀的課程開始前3年內,一直在香港居住或以香港為家的學生」。鑒於政府面臨財赤問題以及八大資助學校撥款開支削減,林振昇議員詢問教育局,會否考慮為來港人才子女報讀資助學士學位課程設立新的學費級別,譬如介乎本地學生和非本地學生學費水平之間?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回覆指錄取非本地學生不會影響本地學生的15000個名額,並會檢視來港人才子女享有本地生學費津貼的安排,有關收費水平會參考其他國家地區做法。

  • 【立法會會議】就《2024年保護臭氧層修訂條例草案》發言

    2025年04月02日|星期三|上午11時|會議開始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4月2日出席立法會會議,就政府法案《2024年保護臭氧層(修訂)條例草案》二讀辯論發言。 國家在2021年5月接受《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下的《基加利修正案》並於同年9月在內地生效,將逐步減少受管制的HFCs氫氟碳化物的消耗和生產,與國際協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並紓緩全球暖化的情況。而在香港,按規定須在2028年前將受管制的HFCs消耗量由基線水平削減40%,而最終目標更要在2036年後削減85%。因此,香港要盡早完成立法,為削減安排提供法律基礎。 目前政府計劃採用三管齊下的方式進行管制,分別是就管制HFCs實施進出口許可證及配額制度並禁止生產;規管使用高GWP的HFCs的產品及設備進口和供應;並強制回收製冷劑和滅火劑,並訂立處理指引。林振昇議員也有諮詢過部分業界的意見,包括受條例草案影響的冷氣相關業界人士,他們普遍都支持修例,但是有幾項關注的地方。由於草案列明的HFCs擬限制進口,循環再用和再生利用相信是未來的解決方案之一,但有冷氣業界向他反映,目前基本上冷氣循環再用製冷劑的比率是相當之低,甚至基本上是沒有。因此他希望在草案通過後,政府能夠加大力度支援這方面回收再用的工作。 另外,草案建議規管使用指定HFCs的產品及設備的進口和供應,業界應該有足夠時間清庫存,市場上也有足夠的替代品可供選擇。以家用冷氣為例,雖然使用R-410A雪種的機型將會被淘汰,但是既符草案要求也對環境較好的R32雪種機型已有不少選擇;再加上,近年國內和國際一直研發低GWP的新製冷劑,這些GWP只有個位數,相信為符合《修正案》規定的削減目標之下,這些新型製冷劑將會加快成為主流及廣泛使用。 然而,部分較低GWP的新型製冷劑都具有一定危害性,包括易燃性、高毒性或高操作壓力。例如R600a及R290,本身安全第級屬於A3,並且有高度易燃的特性。過往,都不時聽到有涉及冷氣著火或爆炸的工業意外,在2023年2月就有一宗使用R290雪種的商用雪櫃事故,有兩名工友疑不慎鑿穿雪種喉管導致泄漏,以及意外點燃引起火災,最後被燒傷要送院,其中的危險性可見一斑。要處理這些高危險性受管制物質的技術人員,應該是要先接受全面安全培訓,而今次草案也有提供明確方向,亦有必要訂定清晰的指引,確保處理具低GWP的物料和強制回收工作,一定要以安全環保的方式進行,而技術員要先完成培訓課程和取得核證後才可處理相應工作。 目前已有多間培訓機構獲認可開辦有關課程。林振昇議員希望當局持續留意技術工人培訓的需求,有需要時與培訓機構商討調整學額,確保在將來規管生效後,有足夠的合資格技術工人滿足市場需要,包括假若有技術人員第一次課程是不合格,都可以好快安排重新上課同評核,確保不會因為課程量不足夠,影響冷氣技工的工作;而將來技術員發牌制度中應加入持續進修要求,確保技術水平及安全知識不會過時。最後,有部分工友都反映,希望在報讀培訓課程方面,政府能夠有更多財政上的支援或資助,期望當局都能夠詳加考慮。將來如果課程內容作修改,都無須修改法例,但是希望當局會諮詢業界,機電工程署和在去年成立的製冷劑臨時諮詢委員會,日後將會成為製冷劑諮詢委員會,亦都應該包括業界代表,工會和商會,如果要修改指引,亦都應該先多聽業界意見。

  • 【工務小組委員會】政府擬在古洞北新發展區興建一所小學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4月1日出席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關注政府擬在古洞北新發展區第29區興建1所小學,以重置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估計所需費用為5億9,440萬元。他就有關項目有以下三點問題。 第一,陳式宏學校新校舍位於古洞北發展區第一期位置,而古洞北發展區第一期的土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將於2026年大致完成,相關公屋亦於同年入夥,而古洞北第二期工程土地平整的地盤亦在新校舍附近。林振昇議員詢問政府,有否評估這些工程對新校舍周邊交通以及環境的影響,會否對學生出行帶來不便? 第二,政府提及有關項目會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以提升建築效率,但目前「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成本仍然較普通建築法貴約一成。就此,林振昇議員詢問政府,有關項目是否必須一定要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還是長遠而言,政府希望透過大量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標準化教室,從而令到整體成本有所減輕?希望政府加以解釋。 第三,林振昇議員關注項目的顧問費為1,430萬,較東涌第89區興建1所小學項目的顧問費1,100萬高出三成,而兩個項目工程為期同為3年半,為何今次項目的顧問費用會較為昂貴?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回覆指附近已有古洞北福利綜合大樓等不同設施供學生使用,有關工程會盡量減低對學生的影響。建築署總工程策劃經理孫志恆先生回覆指根據學校設計特性而決定是否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顧問費釐定主要因應市場價格波動、專業人士工資以及項目複雜程度等,由於有關工程的地形高低差等,會比過往學校的複雜程度高些。

  • 【工務小組委員會】政府將在香港天文台總部興建副樓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4月1出席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關注政府將在尖沙咀香港天文台總部興建副樓,加強天文台的服務。估計所需費用為6億3,450萬元,他就有關項目有以下兩點問題。 首先林振昇議員關注有關項目的成效。天文台指現時天文台大樓的主要運作空間不足,因此需要興建副樓,以增設主要設施包括氣象儀器校準實驗室及電子儀器工場等,以協助天文台進行更準確的天氣監測。他指之前出現的世紀黑雨等極端情況,天文台似乎亦難以精準預測。他詢問政府,如何確保使用公帑後能夠確實提高預測極端天氣的精准度,更加符合經濟效益? 其次,林振昇議員關注天文台總部的選址。目前,天文台總部位於尖沙咀商業地段,亦是香港唯一的百年地面觀測站。天文台表示保持原址更符合成本效益,他指有其他城市的百年觀測站亦經歷過數次搬遷,但仍符合世界氣象組織的長期氣象觀測站的認可要求。再加上,天文台亦曾表示興建的副樓後只能應付未來大約20年的發展需要。他詢問天文台,會否考慮及早規劃部署,在其他地區譬如北部都會區,物色足夠的空間興建相關大樓,以滿足將來的需要?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回覆指以香港的情況,搬遷天文台總部會影響氣候時間序列數據等,未能符合世界氣象組織對百年觀測站的要求。香港天文台台長陳栢緯博士回覆指有關副樓對監測極端天氣有極大的幫助,最核心的業務會留在總部,其他非核心的業務等設備會搬遷至其他地方。

  • 【教育事務委員會】關注生涯規劃教育的推行情況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3月31日出席教育事務委員會,關注生涯規劃教育的推行情況,他主要就以下兩點問題提問。 首先,林振昇議員關注支援非華語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工作進展。部分非華語學生或受到家族、社會觀念的影響,認為只能從事建造業等個別行業,限制了自身的發展,但隨著非華語學生教育程度的提高,他們的工作選擇亦越來越多元化。不過有非華語學生向我反映,在應聘工作時主要是擔心中文水平未能符合要求。就此,他詢問政府,會否有針對性地加強非華語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讓他們更清晰未來的職業路向?另外,他亦詢問政府會否考慮將職業態度和職業安全的元素加入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在未來進入職場時具備相關素質。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回覆指,已針對非華語學生制定了相應的計劃,讓他們了解不同的升學途徑及工作體驗,並委託非政府機構提供校本支援服務。在職業態度方面,小學階段的生涯規劃教育已納入培養良好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元素,亦會考慮與不同團體合作進行職業安全教育。

  • 【教育事務委員會】促加強支援基層學生的英文學習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3月31日出席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關注教育局檢討英語教師計劃,由 2025/26學年起 ,教育局將新設「英語教師津貼」,合資格的公營中小學可按情況保留現有「英語教師」職位或領取津貼,讓學校更靈活調配資源。 林振昇議員主要關注如何加強支援基層學生的英文學習。文件提及每名「英語教師」每週平均授課約20節,他認為對於基層學生來說,相關資源或並不足夠。他指英語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英語語境,讓學生能夠親身與英語教師交流,有助加強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與其他本地的英語科老師的職能未必相同。他詢問教育局會否有空間增加節數,讓更多學生尤其是基層家庭的學生能夠受惠?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英語教師主要是創造英文語境,以及協助教學和口語訓練,會透過課後時間運用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學習英語,認為課堂的節數合理。亦會額外提供津貼職員基層家庭。

  • 【財務委員會】政府擬開發及推行港口社區系統

    林振昇議員於2025年3月28日出席財務委員會會議,政府擬開發及推行港口社區系統,促進香港港口數字化,推動智慧港口發展。他主要關注三點問題。 第一,林振昇議員關注系統的收費準則。政府提及系統在初期營運期內免費提供實時貨物追蹤等基本功能,但增值服務譬如「一單多報」需要收費,而有關服務將在2026年推出。政府提及收費主要是填補每年用於維修所需的成本,他關注政府擬議的收費水平,以及未來加價會否諮詢業界,了解他們對收費水平的意見? 第二,林振昇議員關注系統未來能夠提供多少增值服務。文件指香港的貨櫃吞吐量與荷蘭接近,故將系統與荷蘭Portbase 系統比較,預計系統能為香港的經濟效益帶來 3.45 億。他指Portbase 於 2009 年啟用,並提供超過40類服務,直接套用其成效來預測香港系統的潛在收益,未必是最適合。因此,他詢問政府,會否制定KPI增加更多的增值服務? 第三,文件提及未來四年用戶培訓的非經常開支為 140 萬元,預計滿足到 50,000個企業的培訓需求。若培訓的需求超出預計的 50,000 名,140 萬的培訓費用是否足以應付? 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回覆指收費理念是用者自付,收費主要希望系統能夠持續經營,若未來有關服務加價,亦會會諮詢業界。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行政總裁黃廣揚先生回覆指會確保平台能夠提供多元服務,包括引進增值供應商的服務及引用新科技。至於培訓費用方面,預計相關培訓費用是足夠的。

回到最頂.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