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教育事務委員會】關注為普通學校推行融合教育的專業支援

  • honlamchunsing
  • 2024年3月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林振昇議員於2024年3月1日出席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關注為普通學校推行融合教育的專業支援。

文件提及教育局已於去年在公營普通中、小學全面推行「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讓學校組成群組開設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共開設約410 個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林振昇議員指有不少學校反映難以招聘言語治療師,希望當局解答現時的招聘情況、職位空缺數字,以及如何有效評估言語治療師的工作表現;文件亦提及如學校未能成功聘請校本言語治療師,可以透過外購服務方式提供服務。但消費者協會2021年亦都出過報告,提醒市民言語治療服務師的師資和收費差異大。當局會有什麼相應的監督機制,確保學校外購服務質素過關?

文件亦提到教育局打算運用新科技開發學與教工具,以支援特殊教育。近年香港中文大學有團隊針對SEN學生的教育需要,開發出社交機器人,亦都得知有小學曾透過向通訊事務管理局申請相關5G技術資助計劃,引入這個機械人協助學童社交訓練。對此,林振昇議員問教育局會否加強同創科局、創科業界以至大專院校溝通合作,以便支援學校全面使用科技配合融合教育;另外,教育局會否加強宣傳相關的資訊科技資助計劃,讓更多學校能夠知悉及申請?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指會密切留意言語治療師招聘情況。目前已有4間大學共開辦5個相關課程,每年提供約140-180培訓學額,相信目前言語治療師的供應可以滿足中小學需求。而外購服務只是用於過渡性安排,當學校成功聘請校本言語治療師之後,就會停止外購服務。至於第二個問題,副局長表示為配合融合教育,正在發展不同的教學資源並會分階段推出,例如推出數碼學習遊戲協助學生提升社交能力和情緒調控,亦會加強宣傳給學校及家長參考。

回到最頂.png
bottom of page